安全工作网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日期:2023-10-10

    为加强我所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降低危化品事故所造成的危害,防范化解危化品事故所造成的风险,保障职工和研究生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任务

(一)研究所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研究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副总指挥:分管安全的所领导

成 员:办公室、科技处、财务处、行政资产处、人事处、党群监审处、研究生部、物业及发生危化品事故部位所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任务:现场指挥员由研究所在场的职务最高者担任,现场协调指挥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应急处置、事故通报、善后安抚等工作;协调配合到达事故现场的消防救援队开展各项灭火救援行动;配合协助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做好危化品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其它相关工作。

(二)应急指挥部下设六个工作小组:

1.应急处置组

成员:行政资产处、物业。组长由行政资产处处长担任。

任务:迅速检查是否及时切断现场电源。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根据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确定灭火扑救的基本方法,熟练使用各类灭火器材、工具和设施,正确实施和配合消防救援队灭火工作。

2.通讯联络信息报送组

成员:办公室。组长由办公室主任担任。

任务:了解事故现场信息,及时报送信息,进行通讯联络并及时反馈信息,传达上级命令,下传指示,保证通讯顺畅有序。

3.疏散引导组

成员:行政资产处、科技处、人事处、物业。组长由科技处处长担任。

任务:负责报告火警,准确反映情况,并派人接引消防车;负责组织事故区域的人员从安全通道和安全门迅速撤离火场;保护现场;组织人员疏散的同时,要组织进行人员清查。

4.防护救护组

成员:党群监审处、工会(所医生)。组长由党群监审处处长担任。

任务: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并及时解决事故现场中出现的各种需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5.舆情监控组

成员:办公室、研究生部。组长由研究生部部长。

任务:了解职工和研究生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统一对媒体的接待及报道口径,加强舆情监控,及时管控不良信息。

6.机动组

成员:财务处。组长由财务处处长担任。

任务: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提供相应保障,或适时增援。

二、应急处理程序及措施

全所危险化学品涉及购买、储存、使用、废弃等多个环节,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污染或泄露事故、火灾事故、被盗或丢失事故三类。

(一)污染或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一旦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等事故,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相应的危险、危害。处理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立即进行人员疏散,把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迅速确定泄漏源的位置;了解气象信息进行泄漏扩散趋势预测;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组织职工和研究生撤离危险区域,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2.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请示上级是否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救援队、公安、防化兵部队等)。一般情况下,根据化学品的物性和发生事故确定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的实施以下措施:

(1)立即切断电源,切断火源。化学品发生泄漏易燃易爆、有毒物料时,立即停止泄漏区周围一切可以产生明火的作业,严禁火种。

(2)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处理人员的个体防护用品应根据化学品的理化性质进行适当选择。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现场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包括人员、设备、设施和场所等)。如无防毒面罩应组织工人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3)根据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用惰性材料吸附小量现场的化学品,用砂土或不燃性材料吸附或灭火。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防止泄漏范围扩大。对能溶于水或能与水混合的物质,用水大量冲洗,并收集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或集中处理。

(4)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运用适当器具对泄漏物进行回收。

(5)危险化学品泄露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要同时向市环保、卫生及公安等部门报告,明确危险化学品的类型、性质、污染的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确定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并协助环保部门专业人员处理。对可能受到危化品危害的人员,立即采取隔离或应急救助措施,将受到伤害的人送市卫生局指定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或者请求医院立即派人到事故现场,采取救治措施。

(二)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1.行政资产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迅速了解火灾现场情况,同时将具体情况上报研究所主要所领导,确定火灾级别,判断可能需要的应急救援力量(研究所微型消防队伍、政府消防队等)。

2.迅速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明确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并及时进行处置。

4.若发生爆炸,迅速启动处置相关方案:

(1)确定爆炸地点;

(2)确定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确定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

(4)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5)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

(8)确定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9)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政府消防队等)。

(三)危险化学品被盗或丢失事故的处理

1.在实验室发现危险化学品被盗,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行政资产处和部门负责人。行政资产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到现场封锁现场,了解情况后报告分管所领导,同时决定是否报公安部门。若上报公安部门,公安人员到达现场后,研究所相关责任人要协助调查取证工作。

2.危险化学品丢失事故处理。因管理或运输不当造成危险化学品丢失的,责任人应立即报告行政资产处和部门负责人。行政资产处接到报告后要向公安、环保、安监汇报,并在确定丢失原因和地点后,研究所相关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查找丢失源。

(四)各类危险化学品应急具体措施

其他具体措施参考附件 1。

三、事故现场的隔离与疏导

事故现场隔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拉警戒绳、划线、挂警示牌、喇叭喊话或应急救援人员站岗等方式。

同时按以下原则设定危险区:

(一)因火灾所造成的辐射热超过人体安全限度的区域。

(二)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化学品容器因爆炸造成的伤害半径范围内。

(三)危险化学品液体物料泄漏可能蔓延,流淌到的区域。

(四)有毒物料泄漏、燃烧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扩散到危及人员中毒的区域。

事故现场周围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进行。在公安、消防部门人员到来之前,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派员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

四、应急结束

(一)现场保护

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为便于后续的事故原因调查、取证、处理工作,应急指挥部须派人对事故现场实施警戒保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不得破坏、伪造现场,并配合调查人员做好事故现场的调查工作。

(二)现场洗消

1.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情况和现场具体情况,采用大量水冲洗或惰性材料(砂土或不燃性材料)吸附或适当器具对泄漏物进行转移回收等不同方式进行洗消。对冲洗水应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或集中处理。

2.对吸附的惰性材料集中处理。若现场洗消有困难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救援。

五、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要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各部门应急联络员接到报警后,要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掌握情况,进行扑救,同时向单位领导报告。

(三)各部门要本着遇事冷静、互相协调、通力配合、不慌不乱的原则,尽快完成报警、扑救、疏散人员、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各项工作。

(四)现场处置工作结束后,由应急指挥部下达各组人员撤离现场的命令,随后进入善后工作处理阶段。

六、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一)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每年应定期组织相关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工作人员参加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预案的演练应包括封锁控制事故现场、报告主管部门、撤离人员、排除故障、监测现场、解除封锁和总结讲评等步骤。

(二)演练计划

每年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每年组织一次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的演练。



附件1 各类危险化学品应急具体措施

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1.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确定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泄漏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或毒性混合气体,此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从而带来更大的灾害。因此,在停止泄漏之前,首先应对容器进行有效的冷却,在条件成熟能够设法有效停止泄漏时,才能将火扑灭。

2.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3.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幅射威胁的压力容器,将能疏散的气瓶压力容器移至安全距离以外,不能疏散的应用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取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4.如果是气瓶或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关闭气源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5.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6.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处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7.如一次堵漏没有成功,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潜伏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8.如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至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9.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10.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阀门。

11.对已热的乙炔气瓶即使冷却后,也有可能发生爆炸,故应长时间冷却至环境温度时的允许压力,如水上运输时情况紧急可投入河水中。

12.漏气处理。如发现气瓶漏气时,应首先了解所漏出的是什么气体,并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人身保护,有毒气体佩戴防毒面具,将阀门旋紧;如气瓶阀门失控,对有毒气体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酸性物质,将气瓶侵入石灰水中,如果现场没有石灰水,也可将气瓶浸入清水池中,使之与水吸附,以避免作业环境受到污染;氨气瓶漏气时,应将气瓶浸入清水中,保障人身安全。

二、易燃液体

1.易燃液体一旦着火,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甚至发生爆炸,所以平时要做好充分的灭火准备。根据不同液体的特性、易燃程度和灭火方法,配备足够、相应的消防器材,并加强对职工和研究生的消防知识教育。

2.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3.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4.灭火方法主要根据易燃液体密度大小、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小面积(一般 50m2 以内)液体火灾,一般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一般更有效。大面积液体火灾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水溶性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易燃液体的表面使之与空气隔绝,但水层必须有一定的厚度,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对水溶性的易燃液体(如醇类、酮类等)着火时,可用雾状水或抗溶泡沫、干粉灭火剂进行扑救,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在灭火同时,要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5.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具,灭火时站在上风头,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和战术。

6.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流淌火焰,为堵漏打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

7.实验人员发生化学烧伤时,应立即脱去沾染化学品的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长时间冲洗,避免扩大烧伤面。烧伤面较小时,可先用冷水冲洗 30分钟左右,再涂抹烧伤膏;当烧伤面积较大时,可用冷水浸湿的干净衣物(或纱布、毛巾、被单)敷在创面上,然后就医。处理时,应尽可能保持水疱皮的完整性,不要撕去受损的皮肤,切勿涂抹有色药物或其它物质(如红汞、龙胆紫、酱油、牙膏等),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和处理。

三、易燃固体

1.易燃固体着火,绝大多数可以用水扑救,尤其是湿的爆炸品和通过磨擦可能起火或促成起火的固体,以及丙类易燃固体等。就近可取的泡沫灭火器及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也可用来应急。

2.脂肪酸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酞册化合物、亚硝酸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反应物质(如偶氨二异丁腊、茉磺酞肘等)着火时,不可用窒息法灭火,最好用大量水冷却灭火。

3.镁粉、铝粉等金属元素的粉末类火灾,不可用水、泡 沫和二氧化碳扑救,因为这类物质着火时,可产生相当高的温度,高温可使水分子或二氧化碳分子分解,从而引起爆炸或使燃烧更加猛烈。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

4.由于五硫化二磷、三硫化四磷等硫的磷化物遇水或潮湿空气,可分解产生易燃有毒的硫化氢气体,所以也不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

5.易燃固体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应佩带防护用具,在上风头灭火。

四、自燃物品

1.自燃物品着火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

2.黄磷着火用水扑救,最好浸入水中。

3.对于保险粉、烷基镁、烷基铝及氢化物卤化物以及硼、锌、锑、钜的烷基化物等有遇湿易燃危险的自燃物品,不可用泡沫或含水的任何物质扑燃。宜用干砂或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

4.对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的自燃物品,扑火时一定注意防毒。

五、遇湿易燃物品

1.遇湿易燃物品着火时应用干粉、水泥、干砂、硅藻土和蛙石等不含水的粉状不燃物质覆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

2.遇湿易燃物品遇潮湿、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和热量,有时即使没有明火也能自动着火或爆炸,禁止用水或泡沫等含水灭火剂扑救。

3.遇湿易燃物品着火可用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但金属钾、钠、镁等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化合物,不能用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

4.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或燃烧产物大多数有毒害性和和腐蚀性,如金属磷化物类,遇湿产生易燃气体磷化氢,是剧毒气体,当空气中含有 0.01mg/L 时吸入即中毒;金属钠与水反应除放出氢气外,还生成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所以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应注意防毒、防腐蚀,必要时应佩戴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安全。

六、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1.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是一场复杂而又艰难的战斗,有的可用水、二氧化碳和泡沫扑救,有的可用干粉、砂土扑救,有的不能用水和泡沫,有的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因此首先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和灭火方法。

2.氧化剂着火或被卷入火中,会因受热放出氧而加剧火势,即使在惰性气体中,火仍会自行燃烧;无论将货舱、容器封闭,或用蒸气、二氧化碳及其他惰性气体灭火都是无效的;如果用少量的水灭火,还会引起物品中的过氧化物剧烈反应。因此一般应用大量的水或用水淹浸的方法灭火。

3.氧化剂中的无机过氧化物着火,用干粉、砂土、水泥灭火,严禁用水、二氧化碳和泡沫扑救。

4.有机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可能导致爆炸,所以应尽可能迅速将这些物品从火场中移开,人员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并在有防护的位置用大量水来灭火,初起火时也可用砂土覆盖扑灭,水上运输时若情况紧急应考虑将其投入水中。

5.任何卷入火中或暴露于高温下的有机过氧化物,会随时发生剧烈分解,即使火已扑灭,在物品尚未完全冷却之前,也不应接近这些包件,应用大量水冷却后处理。

七、毒害品

1.一般情况下,如系液体毒害品着火,可根据液体的性质(有无水溶性和相对密度的大小说)选用抗溶性泡沫或机械泡沫及化学泡沫扑救;如系固体毒害品着火可用水或雾状水扑救,或用干粉、砂土、石粉等施救。

2.无机毒害品中的氰、磷、砷或硒的化合物遇酸或水后能产生极毒的易燃气体氰气氢、磷化氢、砷化氢、硒化氢等,因此着火时,不可使用酸、碱灭火剂和二氧化碳,也不宜用水施救,可用干粉、石粉、砂土等。

3.因绝大部分有机毒害品都是可燃物,且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有毒或剧毒的气体,灭火人员必须穿戴防毒防护用具。

八、腐蚀品

1.腐蚀品着火,一般可用雾状水或泡沫、干粉、干砂等扑救,不宜用高压水,以防酸液四溅,伤害扑救人员。

2.硫酸、卤化物、强碱等遇水发热、分解或遇水产生酸性烟雾的腐蚀品,不能用水施救,可用干粉、泡沫、干砂扑救。

3.灭火人员要注意防腐蚀、防毒气,戴防毒防护面具。

4.如人体接触腐蚀品,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患处至少10分钟。

5.实验人员发生化学药剂腐蚀时,应迅速除去被污染衣服,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合适的溶剂、溶液洗涤受伤面。保持创伤面的洁净,以待医务人员治疗。若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果只溅入单侧眼睛,冲洗时水流应避免流经未受伤眼睛。

九、实验人员发生化学冻伤

应迅速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用40℃左右温水将冰冻融化后将衣物脱下或剪开,然后在对冻伤部位进行复温的同时,尽快就医。对于心跳呼吸骤停者要施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严禁用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等方式作用于冻伤部位。

十、中毒人员的急救

1.首先将中毒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呼吸通畅,让中毒人员呼吸新鲜空气,脱去污染衣服,并清洗污染的皮肤和毛发,注意保暖。

2.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由经培训具有救护知识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3.口服中毒者,如为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用自己的中指、食指刺激咽部、压舌根的方法催吐,也可由旁人用羽毛或筷子一端扎上棉花刺激咽部催吐。催吐时尽量低头,身体向前弯曲,呕吐物不会呛入肺部。误服强酸、强碱,催吐后反而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可用牛奶、蛋清等。另外,对失去知觉者,呕吐会误吸入肺;误喝石油类油品,易流入肺部引起肺炎。有抽搐、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吸气时有吼声者均不能催吐。

4.联系救护中心或现场车辆,将中毒人员急送医院就医。

十一、实验人员发生吸入性化学中毒时

1.采取果断措施切断毒源(如关闭管道阀门、堵塞泄漏的设备等),并通过开启门、窗等措施降低毒物浓度。

2.救护者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应佩戴好防护面具和防护服。

3.尽快转移病人、阻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现场应急救援,同时拨打120求救。

十二、实验人员发生误食性化学中毒时

1.误食一般化学品。为降低胃内化学品浓度,延缓其被人体吸收的速度,保护胃粘膜,可立即吞服牛奶、鸡蛋、面粉、淀粉、搅成糊状的土豆泥、饮水等,或分次吞服含活性炭(一般10克~15克活性炭大约可以吸收1克毒物)的水进行引吐或导泻,同时迅速送医院治疗。

2.误食强酸。立刻饮服200毫升0.17%氢氧化钙溶液、或200毫升氧化镁悬浮液、或60毫升3~4%的氢氧化铝凝胶、或者牛奶、植物油及水等,迅速稀释毒物;再服食10多个打溶的蛋做缓和剂。同时迅速送医院治疗。急救时,不要随意催吐、洗胃。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遇酸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不要服用。

3.误食强碱。立即饮服500毫升食用醋稀释液(1份醋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再服食橄榄油、蛋清、牛奶等。同时迅速送医院治疗。急救时,不要随意催吐、洗胃。

4.误食农药。对于有机氯中毒,应立即催吐、洗胃,可用 1~5%碳酸氢钠溶液或温水洗胃,随后灌入60毫升50%硫酸镁溶液;禁用油类泻剂,同时迅速送医院治疗。对于有机磷中毒,一般可用 1%食盐水或 1~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误服敌百虫者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洗胃,禁用碳酸氢钠洗胃,同时迅速送医院治疗。

十三、危险化学品烧伤的现场抢救

(一)化学性皮肤烧伤

1.化学性皮肤烧伤,应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2.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烧伤,立即用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3.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4.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5.烧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

(二)化学性眼烧伤

1.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千万不要未经冲洗处理而急于送医院。2.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3.如无冲洗设备,也可把头部埋入清洁盆水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转动洗涤。4.电石、生石灰(氧化钙)颗粒溅入眼内,应先用蘸石腊油或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后,再用水冲洗。

十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氢氟酸灼伤

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渗透作用强,并对组织蛋白有脱水及溶解作用。皮肤及衣物被腐蚀者,应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皮肤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后,继用肥皂水或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葡萄糖酸钙软膏涂敷按摩,然后再涂以33%氧化镁甘油糊剂、维生素AD软膏或可的松软膏等。

注意事项: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难以治愈的烧伤。皮肤若被灼烧后,先用大量水冲洗20min以上,再用冰冷的饱和硫酸镁溶液或70%酒精浸洗30min以上;或用大量水冲洗后,用肥皂水或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局部可用可的松软膏或紫草油软膏及硫酸镁糊剂外敷。